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 |
教学要求 |
主要支撑培养规格 |
机械制图 |
1.素质目标:具有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主动查阅资料,不断积累经验,善于举一反三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安全文明生产习惯、正确的质量意识和较强的计划组织与团队协作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的一般规定;掌握基本体与组合体的表示法;掌握机件的表达方法;掌握标准件、常用件的结构要素表示法;掌握零件图识读与绘制方法;掌握装配图的识读和绘制方法。 3.能力目标:具备查找资料的能力;具有空间思维能力和表达设计思想能力;具有识读和绘制一般复杂程度的零件图与装配图的能力。 |
1.国家标准关于图样的基本规定与平面几何作图; 2.投影基础; 3.基本体三视图绘制; 4.截交线; 5.相贯线; 6.组合体三视图绘制与识读; 7.轴侧图绘制; 8.机件的表达方法; 9.标准件与常用件; 10.零件图识读与绘制; 11.装配图识读; 12.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
1.教师作引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讲练结合、引导启发式、问题讨论式、集中实训式教学方法,完成工作任务,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2.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型教学、课堂教学与工作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使用智慧职教和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1 S2 Z1 Z2 |
电工电子技术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以及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电工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变压器与电动机的基本原理、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参数与基本功能。 3.能力目标:能熟练使用各种仪器仪表测量电路中的参数、能分析一般电子线路图的功能、能读懂常用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图。 |
1.基尔霍夫定律; 2.基本直流电路分析方法; 3.基本直流电路分析方法的验证与实验; 4.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5.电阻、电容、电感单一交流电路分析; 6.电阻、电容、电感串/并联分析; 7.单相交流电路仿真与实验 8.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 9.变压器原理分析; 10.交流异步电动机原理分析; 11.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分析; 12.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的仿真与实验。 |
1.以简单直流电路为基础,过渡到交流电路和磁路分析,内容逐层递进,通过任务驱动开展教学; 2.引入主流的电路仿真软件,对电路实例进行分析,并将典型电路和磁路分析测试技能、安全操作与文明生产融入工作任务中; 3.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利用多媒体教室和电工电子实训室教学环境,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4.将电工耗材环保意识、带电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仪器仪表摆放的规则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 5.采取“项目考核+学习过程考核+综合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1 S2 Z1 N4 |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安全用电意识,以及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常用机械零件材料及热处理方法的实质、基本工艺理论与工艺特点,了解铸造、锻压、焊接等材料成型的工艺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和选择加工方法的初步能力,能够掌握常用机械零件材料的加工方法及主要性能,能够选择常用材料。从而为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和今后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
1.金属材料的性能; 2.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3.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4.铁碳合金; 5.合金钢; 6.铸铁; 7.钢的热处理; 8.铸、锻、焊介绍。 |
1.以理论知识讲解为基础,充分利用学生对材料性能更感兴趣的特点,引入金属材料微观结构特点,铁碳合金相图,热处理改性等知识,对材料硬度、强度,金相组织,热处理工艺进行实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利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室、力学性能实训室、金相实训室、热处理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载体,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1 S2 Z3 N5 |
机械设计与制作 |
1.素质目标: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正确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 2.知识目标:掌握机械常用机构和常用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运动规律、动力特性和设计方法;熟悉通用零部件的结构、标准、规格、选用和设计要求。 3.能力目标:具有动手制作或组装常用机构的能力;具有对常用机构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的能力;具有对简单机械传动装置进行设计与维护的能力;具有运用标准、手册和图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合理选用标准件的能力。 |
1.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与制作; 2.凸轮机构的设计; 3.间歇运动机构与螺旋机构的认知; 4.齿轮机构的测量、加工与组装; 5.构件的受力变形及其强度计算; 6.简单传动装置的设计与维护。 |
1.以带式输送机为载体,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法,创设问题情境法,现场认知教学法等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2.通过智慧教室、实训室、超星或智慧职教平台上的《机械设计与制作》课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3 N11 |
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 |
1.素质目标: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养,具有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2.知识目标:掌握工程图的设置、基本图形的绘制与编辑、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等基本方法。 3.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地使用Auto CAD软件,完成典型机械零件工程图的绘制,能够具备使用AutoCAD软件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能力。 |
1.AutoCAD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2.基本绘图命令; 3.基本编辑命令; 4.复杂平面图形绘制; 5.文字与尺寸标注; 6.零件图绘制; 7.装配图绘制。 |
1.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交替组成; 2.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室、CAD/CAM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载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3 N10 |
机械制造基础 |
1.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刻苦钻研,好学上进的精神;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铸造、锻压、焊接、轧制、冲压等成形工艺方法与规律;掌握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掌握常用金属切削加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掌握常用金属切削加工所用机床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刀具几何参数及刀具材料的选择方法。 3.能力目标:具备选择毛坯成形方法及工艺分析的能力;具备选择零件切削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和夹具等工艺装备的能力。 |
1.铸造; 2.金属压力加工; 3.焊接; 4.金属切削加工基础; 5.车削加工; 6.铣削加工; 7.齿轮加工; 8.磨削加工; 9.其他切削加工。 |
1.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采用集中讲授,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PPT、教学视频; 2.采用超星平台、实践实训场地等教学手段,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3 N11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
1.素质目标:培养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 2.知识目标:掌握公差配合的理论知识和误差测量方法。 3.能力目标:能读懂图样上公差标注的含义;能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设计零件的公差要求;能对常见零件进行误差测量。 |
1.互换性原理和标准化; 2.尺寸偏差与尺寸公差; 3.配合类型与配合公差; 4.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5.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 6.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7.几何公差标注和含义; 8.几何误差测量方法; 9.公差原则及应用; 10.表面粗糙度含义和测量; 11.锥度公差与测量; 12.角度公差与测量; 13.普通螺纹的公差与测量; 14.齿轮的精度与测量。 |
1.采用项目化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利用课件、图片、动画、视频、仿真动画等富媒,将课前发布任务、课中互动学习、课后练习巩固贯穿;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3 N10 |
机械制造专业英语 |
1.素质目标: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质;具备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2.知识目标:能够掌握机械常用英语的表达,掌握简单机械文章的翻译技巧和机械英语的学习技巧。 3.能力目标:能够用英语撰写简单的专业相关论文。 |
1.机械基础专业词汇认识及材料翻译单元; 2.机床相关的专业词汇认识及材料翻译单元; 3.计算机绘图与加工相关的专业词汇认识及材料翻译。 |
1.充分利用教材、微课、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结合习题练习、项目训练、课上指导、课余答疑、线上辅导等教学手段; 2.课堂上建立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话练习;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2 N1 |
机械制造工艺 |
1.素质目标:具备团队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责任心与职业道德;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等。 2.知识目标:掌握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知识与机械加工工艺基本知识,掌握机械零部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加工方案。 3.能力目标:具备机械零件图样的分析能力;具备机械加工工艺分析能力;具备机械装配工艺计划与实施能力;具备机械生产过程工艺计划协调实施能力。 |
1.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知识; 2.机械加工工艺基本知识; 3.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 4.套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 5.箱体类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 6.圆盘类零机械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 7.现代加工工艺及工艺装备; 8.机械装配工艺基础。 |
1.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2.采用超星平台、实践实训场地等教学手段,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3 N11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1.素质目标:有团队协作的意识,良好的小组成员协作能力;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元件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3.能力目标:具有阅读并分析典型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的能力;具有初步的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调试和排故的能力。 |
1.流体传动认知; 2.动力装置组成及应用; 3.执行装置组成及应用; 4.控制装置和辅助装置组成及应用; 5.基本回路的组成及应用。 |
1.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认知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为核心,以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采用集中讲授,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2.利用超星平台、实践实训场地等教学手段,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3 N11 |
钳工实训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知识目标:了解钳工技术的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及范围;典型零件的工艺编制过程;钳工技术(划线、锯削、錾削、锉削、钻孔、攻螺纹、套螺纹)等相关理论知识;简单机构拆装的工艺过程。 3.能力目标:掌握钳工技术(划线、锯削、錾削、锉削、钻孔、攻螺纹、套螺纹)等操作技能;零件尺寸与精度的测量方法;设备日常维护与保养的方法。 |
1.职业素养与安全文明生产教育; 2.常用量具的认识及使用; 3.钳工基础理论知识; 4.钳工技术综合应用; 5.设备保养。 |
1.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课中老师以理论知识讲解与示操作范相结合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并作巡回指导与纠错; 2.线下采取下达日任务单的方式实施教学,线上采取答疑和完成课后作业的方式巩固与消化;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项目考核40%+过程考核30%+综合测试30%)。 |
S2 S3 Z3 N6 |
机加工实训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安全操作、吃苦耐劳、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知识目标:了解普通机床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及各种机床操作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各种机床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掌握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分析的主要内容。 3.能力(技能)目标:能操作普车和普铣这两类机床,注意安全方面事项;能根据零件图的要求,制定加工工艺和选择工艺装备,会机床的日常保养。 |
1.职业素养与安全文明生产教育; 2.机械加工安全知识,机床的操作及维护保养; 3.工量刃具的使用; 4.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切削参数的合理选择。 |
1.采用现场上机操作法、任务单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学习法、理实一体化法开展教学; 2.以实训教师现场示范为主,学生再进行操作,结合信息化网络课程的教学形式,“线上+线下”混合进行;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考核方式为:形成性过程考核(项目考核40%+平时考核30%+综合测试30%)。 |
S2 S3 Z3 N6 |
工业工程基础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站在工业工程的角度看待问题,具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全质量的意识。2.知识目标:掌握有关工业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工业工程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掌握工业工程的七大手法,并能熟练使用该方法解决实际的生产问题。 3.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工业工程的方法发现生产中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改善现场;能够对生产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
1.工业工程的发展、特征、意识、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2.程序分析概述; 3.流程程序分析及线路图分析; 4.管理实务程序分析; 5.操作分析概述及人机操作分析; 6.联合操作分析及双手操作分析; 7.动作分析概述及动素分析; 8.影像分析及软件分析; 9.动作经济性原则; 10.作业测定概述及秒表时间研究; 11.预定时间标准法、工作抽样法; 12.MTM方法介绍; 13.标准作业概述及制作程序; 14.生产线平衡; 15.持续改善; 16.现场管理概述; 17.6S管理介绍。 |
1.以理论知识讲解为基础,引入案例进行分析,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利用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4 N13 |
供应链管理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系统思考问题,不断优化的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涵义、了解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模式,说明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价值。 3.能力目标:运用供应链管理的知识进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选择。 |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模式; 3.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选择; 4.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5.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
1.以理论知识讲解为基础,引入案例进行分析,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利用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6 N16 |
数据库技术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数据管理意识,以及自主设计和实践动手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和Access的基本操作。 3.能力目标:能够创建、管理和应用数据库;能够使用Access开发小型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 |
1.Access使用概述; 2.数据库基础知识; 3.创建和使用表; 4.设置字段属性; 5.创建简单选择查询; 6.创建高级选择查询; 7.窗体类型和视图; 8.创建窗体的多种方法; 9.窗体控件的使用; 10.创建报表、设计报表和打印报表; 11.创建和使用宏; 12.数据库安全。 |
1.教师作引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2.利用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7 N17 |
生产计划与控制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刻苦求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图编制的相关知识;掌握车间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的方法;掌握物料入库、出库的管理流程和物料定置的管理方法。 3.能力目标:能快速识别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各个环节;能读懂并绘制基本的生产工艺流程图;能编制车间生产作业计划。 |
1.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2.生产过程组织; 3.需求预测; 4.生产综合计划的编制原则、编制步骤和方法; 5.物料需求计划; 6.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计算; 7.生产作业计划; 8.库存分析与控制与ABC分类法的应用; 9.生产控制中流水线控制、在制品的生产控制、生产成本控制; 10.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 11.精益生产及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包括TOC制约法的管理原则、精益生产的模式等。 |
1.以集中理论知识讲解为基础,教学过程可采用讲授法、案例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实操法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实训教学、课堂教学与工作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8 N18 |
生产现场管理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刻苦求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了解生产运作与流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定制管理、6S现场管理方法、目视管理、作业标准化的应用方法;掌握产线平衡分析、ECRS、库存管理、质量管理的相关工具。 3.能力目标:能综合运用现场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对生产现场进行问题分析和改善,提出合理的改善方案。 |
1.生产运作与流程管理; 2.现场管理的基本工具与方法; 3.生产运作与作业计划管理; 4.现场效率管理; 5.库存管理与MRP; 6.准时生产与精益生产管理; 7.现场质量管理; 8.设备管理与维护; 9.现场安全管理; 10.ISO14000和清洁生产管理。 |
1.以集中理论知识讲解为基础,教学过程可采用讲授法、案例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实操法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课堂教学与工作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7 N17 |
人因工程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站在人因工程的角度看待问题,具备安全生产,高效生产的意识。 2.知识目标:掌握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自然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掌握人在自然中的因素,了解人在活动时候的特点;掌握事故预测预防的方法。 3.能力目标:能够从适合于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的角度出发,对工程设计、工作安排、环境设计及现场布局等提出科学的建议和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预测人在活动当中的一些简单事故以及事故的处理方法。 |
1.人因工程学的命名和定义; 2.人因工程学的起源和发展及研究领域; 3.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及步骤; 4.人神经系统、感官系统、肌肉、骨骼、呼吸、消化以及循环系统; 5.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6.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 7.声音及其度量; 8.噪声及其对人地影响; 9.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 10.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模型; 11.脑力负荷定义及影响因素; 12.人机工程图的特点。 |
1.以理论知识讲解为基础,引入案例进行分析,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利用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5 N15 |
质量工程与管理基础 |
1.素质目标:正确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 2.知识目标:掌握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掌握工序能力分析和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 3.能力目标:能运用质量工具分析产品质量;能够运用质量管理知识提高产品质量。 |
1.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2.产品质量形成规律; 3.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4.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5.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 6.质量成本管理; 7.服务质量管理; 8.工序分析与工序控制; 9.工序能力指数计算; 10.质量检验理论与方法; 11.可靠性工程及可靠性管理; 12.质量功能展开。 |
1.以理论知识讲解为基础,引入案例进行分析,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利用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3 N18 |
流水线生产实训 |
1.素质目标:培养IE五大意识:成本与效率意识、问题与改革意识、工作简化与标准化意识、全局和整体意识、以人为中心的意识。 2.知识目标:掌握流水线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和解决流水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能力目标:在流水线生产环境中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工程表的制定; 2.生产工时制定; 3.作业标准书的制定及优化; 4.生产线问题的识别、分析及改进; 5.生产线平衡及优化; 6.生产线标准化。 |
1.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企业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利用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工业工程流水线实训室,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解决物流系统问题的能力;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8 N13 |
跟岗实习 |
1.素质目标:形成诚信、爱岗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率及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知识目标:掌握跟岗实习企业概况、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掌握跟岗实习企业的主要业务、工作流程;掌握工业工程技术的相关知识。 3.能力目标:能够掌握企业机械加工制造、质量管理、物流、车间管理、生产计划调度的基本技能及方法。 |
1.安全生产知识; 2.企业认知; 3.机械加工制造; 4.质量管理; 5.物流管理; 6.车间现场管理; 7.精益生产; 8.车间生产计划与调度。 |
1.结合企业认知,以机械制造、工业工程相关知识点为工作任务,将机械加工技术、质量管理、物流管理、车间现场管理等知识融入工作任务中; 2.依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采用校企教师进行知识点现场讲解、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由过程表现考核、项目考核、综合知识考核3部分组成。提交跟岗实习周记、跟岗实习总结报告、岗位实习企业鉴定等资料。 |
S2 S3 Z9 N19 |
毕业设计 |
1.素质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运用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知识目标:了解毕业设计作用、意义、方法、内容;掌握机械产品结构设计、加工工艺;现场改善、产品工艺程序分析、标准工时的制定;计算说明书撰写。 3.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全面地查阅资料;能够进行毕业设计文件的撰写;能够编制中等难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资料;能够使用软件进行工艺程序分析、标准工时制定、数据管理等。 |
1.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2.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 3.数据管理软件的应用; 4.工业工程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 5.产品工艺程序分析、现场改善、标准工时制定; 6.成本控制、现场 6S 管理; 7.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
1.采用案例教学法,分组法,以岗位能力为向导,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全程由学生自己思考为主,教师起到辅助作用开展毕业设计,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课堂教学与工作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N6 Z5 N15 N16 |
岗位实习 |
1.素质目标:形成诚信、爱岗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率及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知识目标:了解实习企业的生产技术概况、企业组织、企业管理情况,专业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职责。 3.能力目标:掌握机械制造、调试、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技能;掌握企业产品加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达到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
1.机械产品加工制造、调试、销售及售后服务训练; 2.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调度管理、物流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方法等技能的学习; 3.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
1.结合企业认知,以机械制造、工业工程相关知识点为工作任务,将机械加工技术、质量管理、物流管理、车间现场管理等知识融入工作任务中; 2.依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采用校企教师进行知识点现场讲解、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由过程表现考核、项目考核、综合知识考核3部分组成。提交岗位实习周记、岗位实习总结报告、岗位实习企业鉴定等相关资料。 |
S2 S3 N6 Z5 N15 N16 |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
1.素质目标:在项目课程中学习与人沟通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2.知识目标: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掌握工业机器人基本结构、传感系统、控制系统及驱动系统等。 3.能力目标:掌握手动操作工业机器人的能力、能看懂工业机器人技术手册、能对常见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进行示教编程等。 |
1.工业机器人的概述; 2.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 3.工业机器人的传感技术; 4.工业机器人的手动操作; 5.工业机器人的自动编程。 |
1.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认知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为核心,以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采用集中讲授,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PPT、教学视频、超星平台、实践实训场地等教学手段,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注重动手能力培养、提升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与相关课程、技能抽查、1+X认证的衔接;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N6 Z5 N20 |
智能制造技术概论 |
1.素质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最新的智能制造新技术;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能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主动与人交流、合作。 2.知识目标:掌握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化参考模型和智能制造的框架模型;掌握智能制造的基本发展范式和基本应用领域。 3.能力目标:具备智能制造技术的分析能力;掌握最新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情况;识别智能制造组成单元在智能制造生产线的作用。 |
1.智能制造技术概述; 2.智能制造中的装备技术; 3.智能制造中的信息技术; 4.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应用。 |
1.课程以beat365官方网站智能制造生产线为载体,讲解在离散型智能制造系统中,智能制造技术中的核心技术组成; 2.丰富课堂教学与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形式多样化,做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 3.考核方式主要采取学习过程考核、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果评价、项目考核、章节测验、技能考核、项目报告及期末考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4.教学过程,强调技术的广度,让学生尽量多了解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和热点技术的发展情况,为之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重点技术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
S2 S3 Z9 N2 N20 |
特种加工技术 |
1.素质目标: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安全、质量、效率、保密及环保意识;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意识;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2.知识目标:了解特种加工的概念,认知特种加工分类;熟悉特种加工工艺过程及加工特点。 3.能力目标:具有应用特种加工基本原理,特种加工方法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特种加工中常见的产品质量和机械加工方面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
1.特种加工技术概述; 2.超声波、激光加工技术的应用; 3.水射流、电化学加工技术的应用; 4.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应用; 5.电火花成型加工技术的应用。 |
1.以实现职业能力为重点,将《特种加工技术》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要点穿插到各个任务中进行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教学主导开展教学; 2.通过项目教学,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围绕工作任务、问题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理实一体组织实施教学,开发工学结合教学资源,重视线上教学、仿真软件和编程软件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9 N4 N8 |
大学生创新创业 |
1.素质目标: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念;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 2.知识目标: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识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
1.创意的产生和应用; 2.评估创新潜质; 3.破解定势思维和转换思维视角; 4.探索思维类型; 5.提升创新能力; 6.评估创业能力; 7.识别创业机会与构思创业项目; 8.制定创业计划; 9.组建创业团队; 10.设立企业。 |
1.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为辅, 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 2.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资源为载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9 N2 N17 |
文献检索 |
1.素质目标:主动思考,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职业素养。 2.知识目标:了解机械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检索工具与参考工具的使用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文献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信息的技能。 |
1.文献信息及信息检索的概念; 2.信息资源的分类; 3.信息资源检索原理; 4.文献信息检索语言; 5.文献检索工具的分类; 6.文献检索的途径、方法和步骤。 |
1.采用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讨论学习法,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利用超星百链、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技术信息检索平台进行实际操作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9 N2 N6 N7 |
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应用(MES)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2.知识目标:掌握MES中的生产计划、排产、物料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 3.能力目标:能够运用MES系统进行数字化车间运行的管理。 |
1.认知数字化车间和MES; 2.基础数据管理; 3.生产管理; 4.物料管理; 5.质量管理; 6.设备管理; 7.人力资源管理; 8.项目看板管理 9.MES中的生产计划; 10.认识和管理数字化车间设备; 11.设备运行统计分析,设备维护管理; 12.MES中创建订单数据。 |
1.以理论知识讲解为基础,引入案例进行分析,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利用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9 N2 N20 |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CAPP) |
1.素质目标: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具备机械制造工艺意识和思维方法。 2.知识目标:掌握CAPP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施方法以及具体机械制造过程的设计流程。 3.能力目标:能开展CA×A软件的CAPP实践工作;能具体进行工艺卡片的编制、工艺信息的汇总、工艺知识库的维护操作与使用。 |
1.CAPP的意义; 2.CAPP系统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3.CAPP应用和CA×A工艺图表; 4.CA×A工艺图表工艺卡片编制; 5.CA×A工艺图表模板定制; 6.CA×A工艺汇总表。 |
1.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交替组成; 2.利用《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室、CAD/CAM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载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9 N2 N20 |
物流仿真工程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运用Flexism软件仿真实现可视化,并解决物流系统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物流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说明仿真和建模的方法。 3.能力目标:掌握物流仿真软件Flexism的应用。 |
1.物流系统仿真的概念和原理; 2.Flexism建模方法和步骤; 3.Flexism环境搭建; 4.Flexism案例的实现; 5.Flexism综合案例的应用; 6.物流仿真结果的分析及相关问题的解决和优化。 |
1.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案例进行分析,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利用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解决物流系统问题的能力;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9 N2 N16 |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
1.素质目标:具备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知识目标:掌握利用CAD/CAM软件进行设计编程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MasterCAM软件进行零件二维平面图绘制、二维平面图编辑;二维图形加工、曲面加工、空间曲线和曲面应用等基本方法。 3.能力目标:能够使用CAD/CAM软件进行设计编程,根据零件的二维图实体进行自动编程及后处理并生成数控加工程序;培养学生运用CAD/CAM集成软件辅助解决零件制造过程中工艺规划及数控程序编制的能力。 |
1.简单零件图形绘制; 2.复杂零件外形图形绘制; 3.三维线架及曲面创建; 4.二维图形平面加工; 5.二维图形外形轮廓加工; 6.二维图形挖槽加工; 7.二维图形钻孔加工; 8.三维实体曲面粗加工; 9.三维实体曲面精加工。 |
1.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交替组成; 2.利用《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室、CAD/CAM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载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9 N2 N13 |
三维设计软件应用(SolidWorks) |
1.素质目标:具备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利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设计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二维草图绘制、零件特征建模、装配体装配和工程图绘制等基本方法。 3.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地使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典型机械零件的三维建模、部件三维装配设计、三维模型生成工程图等工作;具备正确使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工业产品设计的能力。 |
1.SolidWorks基础知识; 2.参数化草图绘制; 3.基本特征; 4.参考几何体; 5.工程特征; 6.扫描与扫描切除; 7.放样与放样切除; 8.曲线与曲面; 9.装配体; 10.工程图; 11.综合实例。 |
1.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交替组成; 2.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应用(SolidWorks)》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室、CAD/CAM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载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9 N2 N14 |
三维设计软件应用(Creo) |
1.素质目标:具备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质;具备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2.知识目标:了解三维设计软件的基本知识;熟悉CREO软件界面;掌握基本操作。 3.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地使用Creo软件完成典型机械零件的三维建模、部件三维装配设计、三维模型生成工程图等工作。 |
1.Creo3.0软件的基本知识; 2.草图的绘制; 3.简单零件的三维建模; 4.复杂零件的曲面建模; 5.组件的装配建模; 6.工程图的创建; 7.综合实例。 |
1.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由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交替组成; 2.充分利用教材、多媒体教室、CAD/CAM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载体,使用理论讲解、习题练习、项目训练、实训指导、课余答疑、线上辅导等教学手段;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9 N2 N18 |
3D打印与创客 |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意识、自律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建构)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2.知识目标:了解3D打印的基本概念、成型工艺及设备;了解创客概念、创客思维及创客的实践形式。 3.能力目标: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对创新零件进行结构优化;能完成零件的3D打印。 |
1.3D打印的基本概念; 2.3D打印成型设备及工艺; 3.创客概念、创客思维; 4.创客的实践形式; 5.“手电筒”的创新与3D打印; 6.“便携风扇”的创新与3D打印; 7.“雨伞清理器”的创新与3D打印; 8.“攀岩头盔”的创新与3D打印。 |
1.采用项目式教学,以常规产品作为教学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产品创新,自主梳理创新思路; 2.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3.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9 N4 N15 |
逆向工程技术 |
1.素质目标:具备逆向设计的基本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2.知识目标:掌握逆向设计基础知识;掌握扫描仪的扫描基本原理。 3.能力目标:培养逆向设计思维能力;能熟练使用扫描仪和Geomagic软件进行逆向设计。 |
1.扫描仪校准; 2.零件点云数据获取与处理; 3.基于点云数据的零件逆向设计。 |
1.采用常见机械典型零部件作为教学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扫描和逆向设计,结合教师指导、讲解、演示等加强学生逆向设计的实践能力; 2.在教学中强调扫描设备使用的规范性、点云数据处理和逆向设计的合理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习惯; 3.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使命担当; 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 |
S2 S3 Z9 N5 N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