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
立项时间:2011年10月
项目建设经费:
机电一体化技术央财支持专业建设经费总预算为:65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入22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1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10万元,学院自筹220万元。建设分为7个部分,其中校企合作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拟投入90万元,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拟投入110万元,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拟投入220万元,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拟投入40万元,教学团队建设拟投入100万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设拟投入50万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拟投入40万元。
项目建设目标:
立足湖南装备制造业,服务湖南“四化两型”建设,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重点,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同盟体”理事会体制机制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系统设计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校企共建工学结合课程;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建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推进“双核驱动,立体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以“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核心,建设一只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健全包括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在内的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设,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每年为社会输送350人左右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人才,专业技能合格率达95%,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8%以上,对口就业率90%以上,企业满意度95%以上;将本专业打造成“机制有突破,就业有保障,资源有共享,行业有影响”的重点专业。
项目建设要点:
1、校企合作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
在学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背景下,依托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同盟体,同盟体采取理事会运行机制。制定理事会章程,明确企业、学院、专业三方责权利。与同盟体企业成员共建“校中厂”1个、“厂中校”10个,完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专业校企紧密合作局面,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2、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通过绘制专业就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树状图,系统设计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钳工技术》等6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工程机械可编程控制规划与实施》等10门工学结合课程,编写16本工学结合课程教材;与企业联合开发教学仿真实训软件,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3、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围绕湖南省工程机械制造产业发展战略,按照“共建、共享、共管、共赢”的原则,创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环境建设力度,新建、扩建工程机械拆装实训室、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等3个实训室,实践教学时间达专业总课时的50%以上,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仿真软件,积极开发虚拟实训、虚拟车间等项目。新增长丰汽车有限公司、江麓机械集团等10家省内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作为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保证满足500名学生半年时间顶岗实习的需要。引入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引导企业参与专业实训基地软件建设,共同完善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实训基地课余周开放时间12小时。
4、人才培养方式改革
主动适应湖南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深化“双核驱动,立体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改革。“订单式”培养比例达到50%以上;实施“6+0.5+0.5学期”的校内教学与企业顶岗实践循环运行的教学组织方式;半年的顶岗实习,生产性实习实训(顶岗实习除外)比例达实践教学总课时的50%;继续推行“双证书”制度,毕业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100%,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在30%以上。
5、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打造一支由“教学高手、技术能手”组成的“双师结构、专兼结合”优秀教学团队。通过2年建设,新培养或引进专业带头人2人;新培养或引进骨干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达95%;100%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时间不少于2个月;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培训比例达100%,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60%;建设一支由100名行业企业专家及技术能手组成的动态更新的兼职教师库,每年从兼职教师库中选择35人左右聘为兼职教师,由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到40%以上。
6、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设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家长、社会专业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立人才培养评价网站,将课程评价、社会实践评价、顶岗实习评价、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7、社会服务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技术服务,每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企业新进员工培训、转岗培训和新技术培训等各类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1000人次,2年内技术服务项目16项、到款额不少于70万元,申报专利1~2项。
项目建设作用和意义:
目前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以工程机械制造为“龙头”,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器、轨道交通为“主体”的优势产业集群,是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2007年成为全省首个“千亿产业”以来,每年跨过一个千亿元台阶,2010年产销规模突破4000亿元,力争201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0亿元。
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广泛应用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在这些设备中大量运用了集成化信息平台、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可编程控制器(PLC)、工业控制机、人机界面、现场总线、变频器和传感器等技术,生产设备机电一体化程度大大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决定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定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为调整和以柔性化、敏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四化”为方向的湖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显然湖南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急需一大批能够维护、维修、管理、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据湖南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调研结果显示,未来五年内,为支持行业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人才需求整体持续增长,年需求达1万多人,其中高职学历人才的需求量最大。据我们对中联重科、长丰汽车等112家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未来5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达约7000人/年。中联重科每年对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达500人左右,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博世(长沙)汽车、长丰汽车、远大空调等企业每年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人才需求总量在1500人以上。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而湖南目前共有29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仅5000人左右,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